HOME / ARTICLE

像個小孩一樣思考




牛奶是白色的,是因為奶牛身上的白色花斑嗎?
你要是讓我收房間的話,我就會肚子疼。
爸爸不常在家,所以他是蜘蛛俠嗎?
電燈是不是長在天花板上的太陽?
我的老師每天都住在幼稚園的玩具城堡裡。


小孩子似乎總有問不完的問題,也總有意想不到的想法,但成年人會感覺難以理解,甚至無言以對,甚至會感到焦慮厭煩,面對小孩不知所措。 孩子們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方式,只是他們從不刻意推敲內容的「營養或「意義 那麼孩子是如何用邏輯探索世界的,作為父母師長又如何能有效地幫助他們呢? 德國Kita  Kinderzimmer  Alsterberg托兒所的兩位幼兒專家克莉絲蒂娜巴爾和丹尼帕拉在接受克利斯蒂安海因里希採訪的對話,  或許能啟發我們找到與孩子更好的溝通方法。 德國的Kita6-3所寶寶的託兒所,在Kita  Kinderzimmer  Alsterberg托兒所里,克莉絲蒂娜巴爾擔任教育總監一職,而丹尼帕拉是資深的幼兒教育專家。
 




海因里希:「你們每天都跟孩子打交道,最近一次讓你們最感到吃驚的孩子的邏輯是什麼?
帕拉:「其實這種事天天都有。 邏輯思考意味著兩個或多個事物之間的關聯,而這恰恰就是孩子一直在做的事情,他們一直在為自己連接世界。 這個過程中,有時會有些滑稽的事情發生。 比如,就在剛才,我還得向兩個新來的兩歲小朋友耐心地解釋,我並不住在幼稚園的城堡裡。


海因里希:「小孩子是怎麼想到這些的?
帕拉:「其實很簡單,他們每天來托兒所和離開託兒所的時候,我都在,所以他們會聯想到,我就住在這裡 ,這裡就是我的家。 他們就是這麼跟我解釋的,而且有理有據。 以此為例,你會發現,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聯發生了,結果連接的結果是錯誤的,但這並無大礙。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都會以自我為中心去探索,他們的邏輯會認為一切都與他們相關,但當他們逐漸意識到這個世界不是按他們的存在運作時,就會學會可觀地觀察事物。


海因里希:「幼兒在害怕時會捂住眼睛,是不是就是這個道理?
帕拉:「是的,他們就是這樣想的,然後就會跑掉,可以理解為不再有後續的反應。 在托兒所,我常常會留意他們在遇到類似情況後到底會做什麼。 有時我會刻意試探他們,我會在手上放一個奶嘴,給他們看看,然後地把手背在身後,悄悄將奶嘴放到我衛衣的帽子裡。 小朋友好奇地要看我的手,當他們發現我的手是空的時,他們被動感到滿足,因為他們認定奶嘴消失了。 可稍微大一點的孩子,會開始思考,奶嘴去哪兒了,於是開始尋找,而且是非常有邏輯地去尋找。 


巴爾:「從這些幼兒的行為上,我們可以看到人在思維發展初期是怎樣的。 他們通過感官刺激接收資訊:他們能看見奶嘴,就說明奶嘴在那兒;如果看不見奶嘴,就說明奶嘴沒了。 這裡不難看出,他們的思維還無法建立事物之間的關聯。 即使他們很快會意識到奶嘴並未消失,但對感官的專注,仍然會放大他們眼睛看到的事實 正因如此,蹣跚學步的小孩在自己感知事物的學習能力上特別好。 比如,如果媽媽再次懷孕,僅僅跟小小朋友解釋媽媽不是長胖了,而是肚子里多了一個寶寶,這是不夠的。 最好的溝通方式是,在小小朋友的衣服下面放一個枕頭,讓他/她親身感受媽媽看起來變胖的原因,這樣會更有助於他們理解學習。


帕拉:「當他們再大一點時,他們會通過仔細觀察來學習。 舉個例子,我和同事對室內溫度有不同的需求,她怕冷喜歡關上窗戶,而我總是在半小時後打開窗花透氣,沒過多久她又會關上窗戶,如此反覆。 於是有一天,小朋友在仔細觀察相同事件,想要知道我為什麼總想打開窗戶。 於是我跟他們解釋,因為我感到熱,所以就開窗透氣。 從那以後,沒當我打開窗戶,就會聽到大家在喊「帕拉老師很熱 最近我發現,有一兩個小朋友開始問我:「我很熱,我們能開窗嗎?
 

海因里希:「也就是說,當孩子意識到窗戶和溫度的關聯,他們就開始實踐他們的認知?
巴爾:「孩子們會關注產生某個行為的動機以及這個動機會帶來的行動 他們會展開邏輯地推演:如果感到熱和開窗對帕拉老師有用,或許多我也應該有效。 有一次散步時,我侄子說肚子疼,於是他爸爸讓他騎在肩膀上繼續走。 現在每次去散步,不管遇到什麼情況,他都會喊肚子疼,目的當然故事想要被抱不想自己走路。 有趣的是,他會把這種模式延續到生活里,比如每次要他收拾房子,他就開始說肚子疼。 這就是一個邏輯實驗的過程。 把曾經導致滿意預期結果的方法在類似的情況下進行嘗試,如果失敗,就嘗試用別的方法,直到它奏效為止。


帕拉:「有時反覆實驗就是孩子學習的唯一路徑。 我們會向園裡的小朋友講,不要在草坪上飛奔,不然會摔倒,但他們依然會去做。 只有當他們摔倒的次數足夠多時,他們才會用走的方式。 小孩子就是用經驗和感知來進行學習的。
 




海因里希:「所以孩子的學習都是基於實驗的模式?
帕拉:「可以這麼說,只是隨著年齡增長,這些實驗變得越來越複雜。 舉個例子,我們教室里有個叫雨果的動物滑梯,小朋友們都很喜歡它。 我們有個規矩,如果一個小朋友坐在上面的時候,其他人不能強佔這個玩具。 可今天就有一個有趣的事情發生,雨果身上坐著一個小小朋友,另外一個大一點的孩子嘗試著也並排坐在上面,並希望因為位子太窄,另一個小小朋友會掉下去,於是他就可以獨享雨果。 而當他發現這不起作用時,他就開始用一個玩具去吸引那個小小朋友。 非常聰明的嘗試。
 

海因里希:「我們如何才能説明孩子建立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呢?
帕拉:跟小孩交談和解釋,這是很重要的! 孩子能記住的東西遠比我們想像的多,所以別試圖用簡單的東西來敷衍他們。 如果時間允許的話,盡量嘗試耐心地和他們解釋每件事,去滿足他們對知識的渴望。 比如我剛跟兩個兩歲小朋友耐心解釋,我並不住在託兒所時,就引發了他們一發不可收的好奇心。 他們開始對我接二連三地提問,首先他們想知道我媽媽是否也會來接我;當我回答不時,並告訴他們我媽媽住在很遠的地方時,他們一臉震驚,開始詢問,我是否和媽媽住在一起以及為什麼。 這個時候,一個年齡大一點的女生加入了我們的談話,她說她的媽媽也不和她住一起,她跟爸爸住。 這下徹底引發了孩子們之間的真正討論。


巴爾:「當年齡大一些的孩子解釋某件事時,會特別吸引年幼的孩子。 因為從孩子的視角,他們通常能找到更少的詞彙去講解,而對大一點的孩子而言,能夠給比自己年齡小的孩子將東西,會讓他們有種莫大的成就感!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托兒所更願意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放在一個班的好處。
 

海因里希:「有沒有激勵孩子邏輯思維的玩具呢?
巴爾:「我們教室里有各種各樣的模組玩具,還有很多拼圖和桌遊遊戲。 這些都是能有效激發孩子的邏輯思維的。 另外,為了引導和放大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我們也有很多分組小遊戲,比如身體運動類的,比如唱歌學習押韻等,這些都能讓孩子們通過協調和感受去學習抽象的結構。


帕拉:「邏輯不是成年人理解的,學習詞彙或者學習寫作需要的邏輯思路或者條理。 我從來不會對孩子說,現在我們來練習一下邏輯思維。 因為邏輯思維不是一個知識,也不是技巧或工具,當他們受到足夠的感官刺激,邏輯推理就產生於孩子的不斷學習中,或者學習的過程就是在不斷演練邏輯思維。 當然不斷重複也起著重要作用,在不斷重複中,孩子會保存自己認知,這就是某些成年人口中所謂的「合乎邏輯」。 可以說,邏輯是自然發生的。


巴爾:「這就是為什麼儀式感對小孩很有效的原因。 簡單的儀式感,比如晚飯後刷牙,然後講講睡前故事,然後再上床睡覺。 或者來到兒所,大家吃完早餐,手牽手轉圈,然後再開始上課。 這些鄂銳孩子們而言,就是在混亂世界中的錨。 有些孩子有自己的習慣,比如他會先穿上褲子,然後再穿上衣,最後穿襪子,對於成年人而言,有時會不理解甚至不耐煩,但其實這隻是孩子自有的次序感的表達,獨立按照自己的邏輯。


究竟什麼是邏輯呢?
所有年齡小的都想長大,所以孩子都是年齡小的。 所以所有孩子都想長大。 這雖然是兩個簡單的句子,但一句是從前一句的邏輯上推導出來的。 邏輯來自希臘語Logos,為理解為推理的藝術。 幾年前來,這門藝術演變成一門真正的學科,從哲學到數學,再到法律,每個學科里的人們都在邏輯實踐中。 邏輯也可以看成是一門演化的藝術,源自一個猜測,在連貫的思考中,人們通過反覆地嘗試來證實或推翻這個猜測。 不知不覺中,邏輯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休戚相關的一部分。 對兒童發展而言,邏輯是萬物生長的基礎,是他們與生俱來一點一點打開世界的天性,這個天性需要引導,需要有愛陪伴,在玩耍和思考中開花結果。



資料來源:德國Kita Kinderzimmer教育平台採訪稿
原文出處:
https://www.kita-kinderzimmer.de/mathematik/wie-denken-kinder/
資訊混亂的時代
我們提供完整的邏輯教育諮詢
讓孩子避開知識偏食的誤區
洛特專業教育團隊
為孩子們量身打造學習路徑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