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十招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我想請大家先思考幾個問題:工作中,你是否經歷過一個能力較差的同事卻獲得了比你高的職位? 學校裡 ,那些成績好的總是看起來"只會誇大其辭的人"? 為什麼那些聰明有能力的人卻不一定能成功? 答案既簡單又複雜。真正成功的人總是相信自己,並有堅持做自己的勇氣。他們在信念上相信自己值得擁有好的成績、領導的職位、帥哥靚女、高薪等等可能,並懂得把這些信念傳達給世界,獲取別人的信任。


反之,如果有人有很好的點子,卻不信任自己,他們就無法相信自己能實現這些想法,他們的行動中同樣會向外在傳達這種不自信,這種害怕與眾不同,害怕做錯事,往往讓他們失去了許多獲得別人的信任的機會。



接下來,給大家分享10招,有助於孩子建立更良好的自信心。
 

一、讓孩子盡可能地獨立自主


日常生活中,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可以交給他們親力親為,即使會多花費一些時間,可有助於他們掌握自己生活的主動權,這也給孩子留出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機會。
 
 

二、給孩子留出足夠的探索空間

孩子對世界有自己的認知和方法,他們對周圍環境的探索能力遠遠比父母想像的要強要快,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所實踐的都會轉化為自己的經驗,就像每個小孩都應該玩一次火被燙一次,這個建議聽來似乎很殘酷,但當他們真正經歷了灼熱和疼痛后,他們才懂得什麼樣的危險會給自己帶來痛苦,從而學會小心對待身邊帶熱的各類物體。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父母對小孩放任不管,但在可控範圍內,父母無須過度地小心翼翼。



 

三、當好孩子的榜樣

孩子大部分是通過觀察和傾聽來學習,父母的自信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作為成年人,我們也應該學會說"不",這樣能讓孩子從小學會勇敢地捍衛自己的原則。

 

四、讓孩子自己解決分歧

孩子之間打鬧時,父母害怕孩子受傷,往往會出面干涉,卻往往讓孩子錯過了發展自我社會性的機會,只是不是武力的分歧,大可交給孩子自己處理,父母可以給予適當解決問題的建議。

 

五、允許孩子履行責任

孩子很喜歡樂於助人,而且喜歡參與到不同的事情裡。 父母可以適當地放手讓孩子協助家務,做些力所能及之事,比如曬衣服、擦桌子、洗菜、買東西等,這可以有助於他們建立自己的責任感,適當給予孩子表揚,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六、學會傾聽

每天花一點時間,聽聽孩子到底在說什麼。這樣的溝通,能讓孩子感到自己被大人接納,能感到大人對自己的事情是感興趣的。不管孩子的表述是否清晰,父母都可以向他們提問,這會讓孩子感到自信,並願意嘗試去真實地表達自己。

 


 

七、培養孩子的勇氣

常常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這有助於孩子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信任,並且相信自己能夠成功。尤其是性格內向,過於害羞的孩子,更加需要一個能信任自己的大人。日常生活中,你可以常常提醒孩子:"你能行的,不管你做什麼我都會支援你。 ”

 

八、讓情緒流動

作為成年人,我們自己一定有這樣的感受,當我們還是個孩子時,每當我們想哭的時候,大人總會說"別哭","哭有什麼用",長大了,我們又會忍不住對自己的孩子說同樣的話。孩子哭是因為難過,難過是個體驗,談不上好也說不上壞,就是一個自然流露的情緒。所以當孩子有任何情緒時,都鼓勵他/她真實地表達出來,這樣的自我是健康的。

 

九、時常說謝謝

每當孩子幫助我們時,都記得說謝謝。他給你一個擁抱,記得說謝謝,他幫你洗菜,記得說謝謝。這些點滴,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個積極的回應,讓他們有自我價值感,更敢於付出。

 


 

十、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比,告訴孩子,他是獨一無二的

隔壁家的孩子,往往是父母眼裡的十全十美。這簡直就是胡說八道! 父母常以為,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作比較,會讓孩子有緊迫感,想要改進。事實上呢? 假如現在有人對你說:「隔壁辦公室的同事,輕輕鬆鬆就能提升業績,交代給他的事情也都做得很完美。」你是什麼感覺?! 失望? 生氣? 無地自容? 記住此時的感受,換位思考,它就是孩子相同的感受。很多孩子常常因為童年在父母的比較下失去自信,在以後的成長道路上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療愈自己。每個孩子一定不是最完美的,但卻有自己的長處,記得多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閃光點。

 

家長容易忽略的錯誤

人的自信,在還是個孩子時,特別容易受父母的影響。在學會以上十招提升孩子自信心的方法,我們來看看,作為父母最容易犯的7個打擊孩子自信心的錯誤。
 
  • 當我們情緒失控時
每個職業媽媽下班回家后,都會感到疲勞煩躁,因為結束完工作,家裡還有一堆事等著自己。情緒的影響下,我們很容易被激怒,我們不用自欺欺人,反而可以用更平常心地方式接納它。但我們往往忽略這一點,我們會不自覺地將這種煩躁帶入生活中,這不僅讓我們喪失耐心,孩子也會感同身受,變得同樣煩躁,這時當孩子尋求與我們溝通時,他們的自信心很容易備受打擊。遇到這類情況時,我們可以嘗試跟孩子交流,告訴他/她爸爸媽媽現在要處理一些事情,但之後會預留時間給他。你會發現,孩子會很明事理,但重要的是,你一定要也對自己的承諾兌現
 
  • 預留溝通空間過少
生活中,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我們告訴孩子要做什麼時,再過一會兒回來,卻發現他們根本沒有開始行動,於是我們開始質問、責備、發脾氣,愈演愈烈。 其實原因很簡單,孩子雖然接受了資訊,可他們並不知道,這是必須做的還是選擇題。遇到這類情況時,您可以先告訴孩子要做什麼,然後預留一些時間,等他們開始做事進入狀態,如果他們始終沒有行動,你就待在那兒,用非常直接的語氣不斷重複任務。這個額外的時間會讓孩子明確目標,更有助於增進彼此的理解


 
  • 缺乏人情味的任務指令
你是否有過如下經歷,自己站在客廳,卻朝著在另一個房間的孩子隔空喊話:「快點收拾你的房間!」結果孩子非但不理會你,還在屋裡偷著玩兒。小孩有種特殊天賦,就是他們可分析出意向指令的嚴肅性,當父母從另一個房間喊出來的東西,本身就不是認真的。到這種情況,你應該走到孩子身邊,面對面地告訴他們要做的任務。
 
  • 毫無預兆的命令
許多父母特別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沒有預兆的對孩子說:「你現在到我這兒來一下。」孩子不得不停下手中的事兒,被迫做這件事。這個看似不經意的行為,給孩子真正造成的印象是,只有父母宣布必須立刻執行的事情才是有價值的,而他們自己正在進行的活動時毫無意義的。這種毫無時間緩衝的期望,往往會讓孩子喪失原有的專注力,卻也無法集中精力去面對你的任務。遇到這種情況,父母可以提前計劃時間,為孩子預留一些精神上的緩衝,比如,你準備帶孩子外出,可以提前預告:"半個小時后我們必須出門。 “



 
  • 限制太多
「別鬧了!」 、「不准這麼做!」、「別弄灑了!」、「現在就閉嘴!」
孩子們從父母那兒聽到最多的就是他們不能幹什麼,他們幹錯了什麼,他們不擅長什麼。而實際上,聽到這些指責時,孩子們並不知道該怎麼做,他們只明白父母可能不高興了,而這樣的限制後面卻沒有清晰的指令,告訴他們究竟該做什麼。遇到這種情況,父母可以嘗試用積極的建議代替禁止口吻,比如"請用勺子吃飯"來代替"不要用手吃飯",太多禁止性的規定,會讓孩子喪失本有的自我行動力

 
  • 過多無建設性的提問
比如,父母常常會責問孩子:「你為什麼要這麼做?」,「你為什麼還不穿衣服?」,「你為什麼又忘了呢? 」這些問題本身沒問題,但大多情況下,父母習慣用這樣的問題來表達不滿和指責,卻並非帶著引導性的意味讓孩子去思考。他們並不期待孩子會給出合理的答覆,只是為了緩和自己情緒,往往導致孩子會找藉口來搪塞父母。 遇到這種情況時,父母請檢視自己的情緒,如果你真想從孩子哪裡得到答案時,再使用這樣的問句。
 
  • 懲罰式的威脅
孩子在受到帶有懲罰意味的威脅時,他們會變得更加害怕,這種恐懼會被放大,從而影響到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阻礙他們的行動。尤其可怕的是那些不切實際的威脅,比如「如果你現在不吃完,以後就都別吃了。」這樣的方式既不能讓孩子信服,也會讓你們之間的溝通變得毫無意義。遇到這種情況,父母可以正面向孩子展示可能造成的後果,同時強調後果的重要性,但這些後果不應該是讓孩子感到恐懼的,比如你可以對孩子說:「如果你不好好吃飯,今天就沒有甜點吃了。」這會讓孩子主動思考,假如現在不好好吃飯,自己會錯過什麼,從而引導他們主動地修正自己的行動。


以上的錯誤看似不起眼,卻容易在生活中被我們忽視,
我們作為家長也要注意是自身言行是否會影響到孩子,從而造成孩子的自信心受挫。








備註:翻譯稿件。
稿件來自德國寶媽Gutemama博客,作者博客創始人卡琳
https://www.gutemama.de/selbstbewusstsein/
 
資訊混亂的時代
我們提供完整的邏輯教育諮詢
讓孩子避開知識偏食的誤區
洛特專業教育團隊
為孩子們量身打造學習路徑
聯絡我們